来源:山能安全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初步定于9月底至10月初在山东省召开,主会场将设在原兖矿集团。7月28日至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成员、副局长宋元明率调研组来集团调研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并深入多家单位实地考察。8月5日下午,山东能源集团公司召开迎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会筹备会,传达落实全国煤矿安监局现场调研精神专题会和煤矿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题要求,确保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会顺利召开。
山能各单位智能化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亮点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一起去看看……
兖州煤业抢滩智慧矿山新高地■张震
“一个工作面大约需要16个工人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但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仅仅需要7个人就可以保证工作面的运行。”兖州煤业鲍店矿综采二区区长牛庆俊说。鲍店矿工作面作为国内首个常态化智能综放工作面,实现井下顺槽、地面控制中心对工作面设备的监测监控及“一键启停”,并首次实现时序控制自动放煤技术的常态化应用。
类似这种有“智慧”的工作面在兖州煤业已成常态:工作人员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就能远程控制工作面采煤机的行进方向、速度、左右摇臂高度,并实时调整割煤状态。在自动运行模式下,还可以通过学习存储,进行记忆截割,实现真正的智能开采。
1兖州煤业瞄准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发展目标,累计投资45亿元,先后建成投用18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和14个智能掘进工作面,两家跻身全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矿井行列。
信息系统作为智能装备的“神经中枢”,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着矿井的智能化水平。兖州煤业依托万兆环网、工业云中心、UWB精确定位系统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煤矿井下人、机、环的无盲区综合在线监测监控、高精度人员定位、智能设备集中控制以及事故灾害超前预警和可视化综合展示,实现“连接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的网络全覆盖。
年8月,在高地压、高地温和强腐蚀的复杂条件下,他们建成赵楼矿智能综放工作面,行业内首次在液压支架试验应用两套电液控制系统,同时配备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履带式全液压智能钻机等先进装备,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智能开采。
2“号工作人员位于68号架,正向.25米。”“实测精确度达到30厘米!”……这是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在赵楼矿的成功应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最重要的作用即作业人员被困井下时,能够通过该系统查找到被困人员所在位置进行准确救援。该系统基于UWB技术实现人员定位,信号覆盖位置定位精确度达到30厘米。
当采掘工作面出现气体超限、人员超限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系统自动启动联动模式,作业人员的标识卡警示灯会根据实际情况以不同方式闪烁并由语音广播发出报警。该系统还具有双向呼叫功能,作业人员可向地面监控主机发送求救信号。
精准定位、精准报警、精准求救。输入井下任一指定人员姓名或ID号,屏幕上即可显示出当前时刻和指定时刻人员所处位置,并能够通过GIS平台,以三维影像演示人员动态运行轨迹,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信息处在可视、可控、可追溯状态。
3距离本部千里之外的转龙湾矿,在国内首次引进以澳联邦科学院LASC惯性导航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化开采技术,形成集工作面自动找直、通信、视频、检测、控制于一体的先进成套综采装备,采煤机行走位置控制精度±3厘米,滚筒截割高度稳态重复精度±4厘米,截割牵引速度大幅提高,实现了全作业循环自动化,工作面达到年产原煤万吨水平。
在兖煤澳洲公司,他们通过集控中心远程遥控生产系统,形成“一站主控开停、多站监控急停”的自动化开采模式。
在掘进方面,兖州煤业本部矿井在用44台掘进机全部完成遥控截割改造,省内冲击地压掘进工作面截割作业全部实现远距离操控。鲍店矿智能掘锚工作面,实现远程遥控截割、后路煤流运输一键启停、机器人巡检岗点无人值守、单臂钻车施工单轨吊梁、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等功能。济三矿以综掘机可视化遥控截割+液压锚杆钻车+齿辊式破碎机+皮带机“无人值守”配套模式,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
“随着煤矿资源开采区域不断扩大,从根本上破解开采难题、缓解安全管理压力,探索智能化开采技术、推动矿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是关键。”刘健表示,年,兖州煤业计划投入智能化改造资金10.01亿元,在山东省内高标准建设7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和12个智能综掘工作面,向着“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迈进。
“临矿策”蹚新路开新局■崔鑫
今年上半年,临矿集团实现商品煤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产36.45万吨、增收6.22亿元、增利1.52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蹚出了一条疫情时代、非常时期增产、增收、增利的新路子。
临矿何以能够从一季度的谷底“爬坡过坎、一路上扬”,交出一份让人眼亮的成绩单?临矿的策略,一言以蔽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云”领战疫疫情大考露“锋芒”
年4月25日,临矿集团财务共享平台率先启动建设。3年来,“五大平台”相继建成并成功运行,临矿管理逐步由“人治”向“云管”、“智理”悄然转变。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大考,该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针对权属企业大多分布在济宁、内蒙、陕西、新疆等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方案和应对举措。他们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优势,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平台迅速检索出17名湖北职工和24名与湖北籍人员密切接触者,并检索汇总2万余名职工、近8万条家庭成员信息。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面对严峻的疫情,临矿大数据中心用最短时间研发出临矿员工踪迹、体温、居家办公、网上申报、出入门登记等于一体的健康平台,每天对职工健康情况采集分析、预警提示。同时,搭建“云办公”平台,实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视频会议等无接触办公业务。制定了集团统一《防疫工作内控流程》,临矿大数据在疫情大考面前的崭露头角、初露锋芒,正是对临矿大数据建设成果的一次成功检验。同时也催生了线上线下的新生态、新模式。
“针对不能按时返校学习的学生群体,我们借鉴‘学习强国’慕课教学,授课教师将录制编辑的视频课程传到网上,供学生们居家学习。”该集团技师学院新型学徒制教学培训负责人张*介绍说,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云培训”模式,为学员打开了求知大门,减少了人员流动,为做好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种‘云直播’会议现已成为临矿后疫情时代常态化‘智会’模式。”临矿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尉光说,据统计,1至6月份,1万人次通过线上参加视频会议,较线下现场开会累计节约会议成本高达余万元,预计全年可节约成本万元。
“智”赋临矿引领智慧开采新潮流
“这是‘敬业号’无人机车,它是今年5月份投入运行的,另一台‘诚信号’无人机车正在调试,目前已接近尾声,投入运行后我们铁矿将成为省内应用5G技术实现智能运输里程最长的矿区。”前不久,笔者在全宝岭铁矿生产智控中心听该矿无人电机车技术攻克团队成员介绍5G应用情况。
如果说5G技术在铁矿的应用是“小试牛刀”,那么它在“透明化”工作面攻坚推进中可用“堪当大任”来形容。
年下半年开始,该集团菏泽煤电公司与北京龙软科技公司、北京大学等8家单位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利用郭屯矿智能化工作面,联合攻关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通过两年多努力,基于5G+高精度导航定位+龙软科技“一张图”透明化管控平台+3D动态地质模型自适应割煤的智能化开采“郭屯—彭庄”模式成果即将发布,它将为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开采技术迈入3.0时代助一臂之力、立汗马功劳。
“‘郭屯-彭庄’模式代表了中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的新方向,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煤矿智能化开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桂来保在调研郭屯矿透明化工作面时表示。
从年开始,该集团以“砸锅卖铁”“赶鸭子上架”“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和气魄,投入10亿元开启建设普及化高效采煤、整体化快速掘进、一站化精准运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化效能提升、平台化大数据建设等10大类26项临矿工业3.0+装备和“云上临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强力推进机械化换人、智能化换人、大数据换人,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注入新动力,也给智能智慧临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3年来,这些“第一生产力”项目相继完工投用,彰显了动能转换的强大威力。目前,该集团已装备了1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4套掘进远程操控系统,采掘工效大幅提升。彭庄矿胶顺施工打出“差异化支护+‘’工作制+高性能掘进机”组合拳,人均工效达到0.m/工;邱集煤矿工作面原煤回采工效达到45.7t/工,创出同类型煤层国内先进水平。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也是该集团打造智能智慧矿山具体体现。王楼矿通过在集控设备上安装具备智能模块的微型机器人,实现了一键集控。两个小时内,仪表上的多个数据便可传回监控室,每年可为企业减少人工成本40万元。该矿通过承办集团首届机器人大赛,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动手制作能力,王楼矿机器人创客团队还与多所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取得了步进电机三轮底盘研究制作等成果。与此同时,皮带机巡检机器人、压滤机煤泥清理机器人、智能测灰机器人、智能选矸机器人等矿用机器人,每天24小时不知疲倦地在各矿区、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着。
非煤板块的智能化建设毫不逊色。年底,该集团卓意玻纤年产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窑炉成功点火,标志着山东玻纤首条“数字玻纤”生产线正式诞生。前不久,记者走进卓意车间看到,忙碌的AGV智能输送纱车,根据指令完成了原丝传递,替代原有人工运纱方式,实现了运输方式的智能化提升。在中控室,大型电子屏幕上即时显示着窑炉生产重要技术数据。
“目前我们基本实现了‘物流机械化、设备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的目标。”崔宝山表示。
“云上”临矿数字员工“以一当十”
“嗨,大家好!我是临矿集团第一位‘数字员工’,我的名字叫‘临矿煤亮子’,是我们新时代煤矿人的自豪和荣光……”在6月6日召开的临矿集团第一位“数字员工”卡通形象和命名发布会现场,“临矿煤亮子”一亮相,便赢得广大干部职工点赞喝彩。这位“数字员工”,已在该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上岗5月有余。
据悉,这位临矿“新人”干起活来“一马当先、以一当十”,既快又准。
资金结算岗位的智能对账,过去11人每月需花费4天时间,现在“煤亮子”仨小时即可完成。
资金日报涉及22家银行多个账户,原由11人每天约需1个小时,而“ta”仅需每天1个小时即可搞定,以一己之力替代了原来10多名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且报表准确性百分百。
“这位‘数字员工’是由1余条代码形成的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是一个不分昼夜、安全可靠、连续工作的‘忠实员工’。它可以模仿种人为操作,能按时把每日资金情况以日报形式及时发送给相关领导,以便及时了解资金状况。”临矿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崔希国介绍说。
临矿数字员工的诞生得益于该集团实施的大数据工程和“云上临矿”建设。通过打造“5+N”共享平台,培育具有临矿特色的“云服务管理、大数据支撑、互联网共享”的生态圈,全面推进企业上云,形成了“云边端”为核心的一体化智能数据中心,让企业走上了精细管理、精益运营、精准决策的数字化时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日益形成。“大数据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临矿集团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第一家提出并深入践行大数据应用的企业。
目前,大数据“5+N”平台模块达到个,归集标准数据1.8亿条,数据涵盖财务、人力、物资、安全生产、销售、设备、舆情、*建、合同、工业视频等业务领域,且每天以10万条速度增加。同时,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借助5G赋能;与浪潮“云+”、阿里云、电信天翼云等公有云对接,实现了“腾云驾物”。目前云平台中已建有虚拟机余台,承载集团20余套平台系统和部分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云上临矿”雏形基本建成。
“警察的梦想是天下无贼,煤矿人的梦想是井下无人。临矿将持续攻关建设‘透明化矿井和矿山’,打造煤炭工业‘新基建’样板,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提供‘临矿方案’。”临矿集团*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强调,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加快线上线下数字化连接的进程,用大数据管理推动商业模式和运营范式革命,以数字化激活重资产、以数字化打造轻资产,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
枣矿集团智能化建设按下“快进键”■王亚峰
“你好,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工作面一切设备就绪,可以启动。”
“收到。”随着地面调度员轻点“一键启动”按钮,井下泵站、皮带、转载机、运输机、采煤机等装备按顺序依次启动。这是枣矿集团滨湖矿智能化薄煤层工作面生产时的真实一幕。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在枣矿各矿井智能化工作面上演。生产现场的职工,除巡查外,整个生产过程已然成为“旁观者”。
采煤如此,掘进同样。职工像开车一样,稳稳坐在驾驶舱(台)内,轻松操控着液压掘进钻车、掘锚护平行一体机、铣削式智能型硬岩掘进机、四臂锚杆支护钻车、挖掘式装载机、巷道修复机等先进装备,使掘进、支护、运输等工序一气呵成,彻底告别了打眼、装药、爆破等一系列传统工序,轻轻松松打掘进。
井下生产翻天覆地,地面也焕然一新。在矿井各个集控中心,几名女工坐在电脑前,驾轻就熟地远程控制着井下运输、通风、排水、提升等庞大系统;在高煤公司等单位的智慧选煤厂,偌大车间内,只听到机器轰鸣,鲜有劳作的职工;在蒋庄矿弘大公司机加工厂房,一台台现代化数控加工中心整齐排列,只需轻轻一点,铣削﹑钻孔﹑攻牙﹑倒角等功能自动运行,让人眼花缭乱,职工舒舒服服“坐享其成”……
对于这样的变化,枣矿集团经过了几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造。近年来,他们以建设“智慧矿井”为目标,以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一提双优”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对煤矿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安全系统、职业健康系统等进行科技化改造,大力打造无人岗点、无人工作面,让职工“按按鼠标、敲敲键盘”就能完成生产,以“科技驱动”取代“人海战术”“汗水驱动”,让新时代的科技之光照亮百米井下。
智能化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目前,该集团正加速推进、全方位深化。他们成立了“智能开采研究院”,下设采掘、机动、地测、通防、信息、非煤等6个专业研究所,与知名大学、科研单位、制造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确立了24项研发课题,在采煤机无人干预截割、工作面自动找直、煤岩识别、智能掘进机研发、综掘机远程截割、精准建模等一批关键技术上获得了新突破,井筒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吊椅自动分发机器人、一体式水仓清挖机器人、井下多功能物料装卸机器人、气体巡检机器人、密闭检查机器人及多点驱动锂电池单轨吊等一大批高科技装备投入现场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深入,该集团煤炭生产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部11对矿井已全部取消夜班生产,8对矿井同步实现周日集休,所有采掘工作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在此基础上,他们大力推进“”采掘定员定编、“AB”班轮岗轮训、“单班百人矿井”“早九晚五”大班生产、五天工作制等一系列劳动组织新模式,越来越多职工脱离井下一线、危险区域、繁重岗位,真正形成了“少人则安、少时则安、无人则安”的新局面。
生产上的破局,一下子打开了枣矿“以智赋能”的思路,他们积极把智能化由生产向管理拓展延伸。
在该集团蒋庄矿井下生产现场,有众多“电子安监员”上岗执法,只要在它们“视线”内的违章行为,都能够如同“电子交警”抓拍交通违章一样,精确给予定格,再通过人脸识别,违章人员别想“逃逸”。
据了解,枣矿集团借鉴“电子交警智能抓拍”技术,与海康威视联合研发“AI全视化安控系统”,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人的行为、提升运输、设备设施、安全环境”4大类19个小项余条安全隐患及“三违”行为标准的智能抓拍、行为分析、提醒纠偏。到9月底,可实现机器视觉识别与现场音频警示同步,实现井下全视化管理。
在该集团田陈矿,他们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的“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管理平台,利用归类、分类算法,对安全生产的各类信息进行展示、分析、推理、统计,实现风险自动评价预测、违章自动分级处罚、隐患自动分析统计。
目前,枣矿集团紧跟“新基建”发展趋势,制订了“”信息化智能化顶层设计目标,即构建涵盖基础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应用集成、信息安全、管理与服务6大类标准的枣矿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基于鲁南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技术的“枣矿私有云”,构建基于容器技术、微服务架构的PaaS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构建安全生产大数据中心、经营管控大数据中心、应用共享中心,通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着力向智慧企业迈进,勇做煤矿智能化生产的引导者。
*陶勒盖公司:设备巡检跃上“云端”■李战鹏
“疏水阀正常,减压蒸汽压力正常,分子筛纯化器各切换阀连接部位无漏气……”7月28日,淄矿集团*陶勒盖煤炭公司世林化工分公司空分车间巡检员张乐,在空分车间纯化系统装置区,用手机编辑文字上传到“巡检系统”APP。
为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推进智慧工厂建设,该公司专门开发了以日常巡检、隐患排查、设备维修为主的APP软件。该软件设置了巡检任务、隐患排查、隐患复查等5个模块,包含生产系统5个车间项巡检内容。
该软件安装在现场专用的防爆手机内,巡检人员巡检时,通过扫设备区域NFC芯片,现场上传该区域设备巡检情况。巡检内容上传后,班长和车间值班人员打开APP相应板块,即可查看对应内容。
“以前,我们巡检都是带着巡检表,巡检结束后,班长和车间值班人员才能看到巡检情况。自从用上了这个APP,实现了现场情况即时上传,即时了解。”张乐说。
“嘀嘀嘀……”7月28日下午3点,该公司气化车间主任孟凡路的防爆手机传来新消息提示音。“人孔处滴水,需立即整改。”隐患排查板块显示了1条该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赵彬锋刚刚上传的隐患消息,具体位置显示为气化5楼激冷水过滤器。孟凡路随即协调维修人员到现场落实整改。“从发现隐患到处理完毕仅用了15分钟,效率大幅提升。”孟凡路说。
不仅如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员工用专用防爆手机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