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贪婪中恐惧,在恐惧中贪婪”,似乎已成为消防服务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社会面的共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大量各类建筑物的建成,消防设施设备检测服务从“无”到“有”,消防设施维保从“售后维修”到“定期维护保养”,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排头兵,第三方消防技术服务亦蔚然兴起,然而发展过程、规范从业、结构内部监督机制、人员培训中还存在着各类问题,也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绊脚石,亟待在此次自查自纠及后期执业过程中,在行业内开展寻找痛点、分析研叛、打造标准、自我革命。
一、寻找痛点:
(一)设施基础不牢:
消防设施维保、检测、评估等服务皆基于一次消防工程竣工基础上进行,大多项目接管时面临着图纸缺失、现场报警点位无编码图、设施改造异动无台账、原现场采用技术手段做假等众多乱象,地下管网漏水、外来二次改造过程造成破坏性故障等比比皆是。
案例一:某项目接管维保时,余个烟感及报警点火警时均显示车间火警,无详细地址,导致现场安保人员寻找火警点位时费时费力(无CRT图形显示系统),若在火警初期,存在重大时间耽搁。
解决办法:组织人员,利用10个工作日对全部点位校正编码、明确地址、全面测试、台账移交。解决此重大隐患后,甲方才发现原来贰年以来请的是一个”假维保”、年年花钱的消防检测过程中,第三方单位亦未提出异议。
案例二:某大型楼盘商铺百余间火警故障时,发现商户二次装修,对报警设备线路破坏性极大,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人破坏,人人受害”,物业方束手无策,有心无力。(当前,武汉众多商铺及商业网点、公寓楼、设有户内烟感,超高层住宅皆面临此问题,且隐患较大)
解决方法:重新布设公共报警线路一条,至每商户接驳点留端子箱一处,施工时脱离该户设备,上线前检测内部线路完好情况,经确认无故障后方接入公共线路,后期管理较为顺畅,且保障非施工区域消防设施正常运行。建议规范制定专家、设计院考虑采纳此建议和设计。
案例三:我公司协助甲方某物业进行超高层住宅内烟感测试时,发现火警地址与门牌号相反(报警地址为对门门牌),再陆续将相邻层测试时,发现整栋楼烟感与门牌房号均为相反,形成了重大设施信息隐患。
总结:
1、当前,社会单位确认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的三大手段基本就是:查灭火器、看设施是否缺失,以主机是否显示系统工作正常、管网是否有水等为基础范本,存在着重大认知误区,对消防设施基础都没有摸底排查清楚的情况下,所谓“管理”,大多时候是一个巨大风险源。
2、针对消防设施故障,消防技术服务,某些时候就是面对一个乱摊子,消防或建管部门验收时不可能点点到位,在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际情况下,加之部分项目消防设施改造无设备设施异动记录,设施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社会服务机构不下功夫全面搞清楚设施情况,不找到病根动手术,而做些刮痧拔罐之表面工作,消防服务工作根本就会沦为逢场作戏,且让很多管理上不专业的社会单位觉得消防维保的”做了事”。
(二)专业素养不佳:
1、人员构成:据行业内交流沟通,当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已面临严重人才断层,据文献数据来源统计,年建筑业一线作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3.2岁,年为43.1岁,10年时间平均年龄增加了10岁。行业内不完全调查显示,当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尽管平均年龄没有直逼45岁如此夸张,但平均年龄超40岁已成定局,超50%老龄建筑工人支撑着建筑业的发展。此外,建筑业劳动力专业素质偏低,主要还是由“洗脚上田,拎包进工地”的农民工构成。40-50岁年龄段工程现场出身技术工人,且从业达5-10年、具备一定动手施工、维护保养能力的产业技术工人面临无学历、无证书、未接受正规培训而停留在劳动力本来就短缺的施工现场,月薪均在1万元左右,此工资水平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注册消防工程师水平,造成了社会消防服务机构无人可用。
当前消防服务机构持证人员构成:工程类专业毕业生20%、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大军中有志从事消防工作人员5%-10%、公司各类岗位依据公司要求考试后获证人员30%-40%、不法社会机构所倒卖挂靠人员20%、安保行业转行消防行业人员10-15%。
以上人员良莠不齐,毕业生耐不住消防行业加班加点、节假日上班、值班,注册消防工程师面临证书备案潮后待遇或挂证费用一落千丈,公司各岗位包括会计、文员参与考试和证书凑数,其他人员无法到场到岗从业的尴尬局面。
2、技术基础:大部分被服务单位消防管理人员皆为工程部门代管,对消防设施的复杂性和专业知识存在众多错误认识和欠缺。此现象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中亦广泛存在。
案例一:某项目维保洽谈前期,甲方项目、工程部主要负责人带领至现场,进行屋顶试验栓压力防水测试不到一分钟时,水压迅速变小至流淌状态,当值安保人员一再委屈地确认:2小时前例行放水测试,水压及出水正常。经专业工程师判定:该管网高区阀门被关闭,管网导致形成静压状态,水箱无法对管网进行及时补水,加之放水测试时间过短,造成历次巡查检测时有水有压假象,形成重大隐患。
案例二:某项目检测期间,对地下室排烟机进行测试时,发现风机反转,后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日常测试方法时,均未进行风速、风压、风量等测试,风机能启动则判定未合格,根本不懂排烟和送风区别及性能。此现象在维保、检测服务人员中亦可能存在。
技能培训:当前我国考证热的同时,造成了大批有证书无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无证书的互为缺位现象。包括在部分不良机构大肆渲染注册消防工程师证身价不菲的闹剧下,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证热后,有前台文员、有厨师、有各类大量一天没有从事消防行业的“学霸”、”考霸”融入了消防行业。当然,不乏事后能运用全面系统知识为行业注入活力的获证人员。当前,考证过程只是一个短暂的学习过程,面对消防设施型号繁多、涉及专业面较广,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需要一个持续实践学习,需要定期进行继续教育,而不是一证走遍天下。大多消防检测维护所用设施使用、数据判定上的专业性非常强,不进行专业化培训,难以保证数据客观性、公正性。
(三)行业自律不强:
“在贪婪中恐惧,在恐惧中贪婪”,似乎已成为消防服务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社会面的共性。
1、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第三方消防服务兴起约10年前,成规模在近5年时间内,此间,一次消防验收、年度消防设施检测均需要报告。消防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社会中介人员从中渔利可谓比例较高,是一个严肃严格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第三方评定过程,迅速沦为了大家获取高额利益的工具。因为劣质的第三方服务,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导致行业内、行业外人士狂热拥趸,一时间注册成风。公司注册备案、人员挂靠、装备购买、定期年检皆需要一笔不小的成本,活着更需要粮食,于是,行业内开展了竞价游戏,搞挂靠摊成本、开分公司壮大规模........。同时,在建设单位、社会机构认为检测报告就是一张应付流程和检查的价值观下,在消防服务行业打破资质颁发、实行备案管理的大形势下,价格打压和无序竞争也到了白热和濒临死亡线的惨痛局面。10万平方米的维保可以3万元承接,最后一月一次上门都做不到,维保变成应急抢修、消防检查前临时维修、10万平方的检测可以1万元承接,半天检测完、一天出报告,大家皆在壮着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内部因素:
当前大部分社会单位,不乏国企、央企采取的是最低价中标及一年一招标模式,加之疫情影响,行业内企业举步维艰,老消防服务机构大多采取有活就争着干、给多少钱都可以干的局面,新注册成立公司面临着业绩追求,也不甘心坐冷板凳。行业人员只想着公司项目多,个人提成多,老板只顾着利润、规模、名气,而对从业执业行为产生的社会后果不顾。
根据设施老化、故障遗留、检测评估难易程度等众多因素,消防服务价格若按国家规范、标准落实服务,消防技术服务价格则在当前双方自行议价模式基础上增长2-5倍皆有可能。社会单位不接受高价优质服务、行业内部搞价格战,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从而也加深了社会服务单位对优质服务机构的“打压”。近期,某大型央企购买年度消防服务招投标过程中竟出现了万、万、万3个百万级差价报价,最终万投标单位中标。
3、外部因素:
因为消防设施管理维护投入本身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当前部分社会单位因支付了报酬,将消防设施检测、维护、评估服务,以一种找’保险公司’的心态和行为,以消防安全方面出事有消防服务机构背锅的错误认识与消防服务机构进行利益交换,可谓不懂法,缺乏主体责任意识。
4、赌博心理:
消防服务机构可谓大多在走钢丝绳、拿着白菜的钱、担着卖白粉的责任,在贪婪中恐惧、在恐惧中贪婪。
问问大家怕不怕:都怕!问问大家怎么办:不知道。问问大家希望什么:希望运气好,服务项目不被查到、逮到。从而出现了消防服务行业多接项目、做大业绩,拿规模与风险对冲、有钱了就不怕出事、赚到一定时候就退出舞台的扭曲和赌博心态,造成了公司挂靠、出借资质的混乱局面。
二、分析研判
1、针对当前消防维保、检测、评估机构环环相扣,原始施工移交基础不好则绑架后续维保,维保不到位、不清晰则绑架了检测评估,一切不到位可谓是绑架了主管单位和主管部门,但服务对象基础均存在先天性问题现象,亦需要推进和解决时间,可否考虑维保合同增加前置条件:维保前双方需确认进行消防设施全面检测,出具需整改文书,明确维保前、后责任,方可同步进入维保。
2、消防服务机构自身无可操作性规范性从业准则,比如:多年来,各机构约定俗成的检测、维保服务均是以设施设备合格、正常出现,个别是两份报告:应付检查报告合格,上报被服务单位提出不合格报告,且以内部备案了之,大多最终解决问题靠甲方领导态度及经费情况及被“双随机”检查责令整改情况。若医院体检中心所检结果均为身体一切正常,岂不荒唐?检测、维保结果可写明存在问题、责任方及需整改期限,双方责任人签字备案并提交至有关部门备案,至整改期限未整改,大问题立即改、小问题设定时间期限改,并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应后果,从而避免一刀切,造成面上都是正常,一查尽是问题的尴尬管理态势。
3、消防服务机构自身管理不善,消防服务机构人员及服务对象群体,面临学历普遍不高、缺乏管理知识的困境,消防服务工作面临问题:
人才荒:消防行业非销售、普工类行业,从熟悉某单位现状到能基本适应工作条件,基本需要3-6个月孵化。加之人才断层,人难招、人难管、流动大,成为了消防服务机构的普遍性伤痛,现场考勤难核实,工作细节难到位,监管力度加大而劳动报酬力度不加大,或报酬加大依然不适应严格管理,员工走人或能人多岗成为了行业通病。
没有项目养不起人,接了项目凑不足人,最后勉强拉几个人,成为了业内普遍现象。
管理弱:消防服务行业管理者多为工程施工或与工程施工关联的岗位干起,管理粗放、大干快上是各管理者的普遍状态,操心项目承接时间居多,行业内外部交流甚少,据互相交流发现:管理者着急服务质量却没有精心走访现场、研读规范,标准,没有现代化管控手段,凭感情、谈愿景、拍桌子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内管理,而至今行业内亦无好的解决方案。
4、无指导性文件
服务价格:目前消防维保领域至今除山东省物价局0年出台的鲁价费发(0)号、湖南省湘价服(6)20号、河南省消防维保检测行业自律委员会豫维检()第号、上海市消防协会年颁布《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价目表》四份指导性文件,部分年代久远,无法适应当前消防行业物价标准。湖北省行业主管部门均未出台正式指导性文件,社会单位及服务机构仅仅是凭经验报价、实施、合作,造成工作内容责任不明及工作覆盖层次不明,作业标准不明。
服务细则:依据现行国家有关维保、检测、评估等标准,依据现实情况,部分内容要么滞后于行业发展,要么难实施,要么实施需要增加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5、鉴定标准不明
社会消防服务工作成果,基本以合作双方对消防主机、水压、设备启停、测试凭条等表面问题进行对消防维保、检测、评估工作结果进行鉴定,然而服务方工作成果具备一定专业性,实践过程中,常常发现一年度维保、一次检测评估下来,未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风险依然存在。
社会单位仅仅以请了维保单位、做了检测评估为基本准则,对所购买服务及单位消防管理职能、职责、结果进行认可,从而给服务质量产生后果带来重大误判。
6、鱼龙混杂居多
社会消防服务工作,居间于消防施工单位与社会主体单位之中,部分施工企业看不中服务合同额,个别社会单位贪图低价或经费拮据,与劳务队、厂家技术支撑人员、部分行业内做私活从业人员甚至社会单位自身人员达成共识,消防服务机构以包代管或个人挂靠、借用资质进行服务,公司本身及主要负责人不参与现场具体事宜,未进行有效垂直管理,造成管理缺失、责任缺失、服务缺失。
三、打造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前社会单位及消防服务机构工作模式粗放,社会单位能力匮乏、消防服务机构环节缺失,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社会单位管理制度等文件,落地执行性基本合格,但离发现深层次问题、真正做到逐步提升亟待树立行业内标准、标杆。
1、杜绝“打卡式”维保、检测,打卡式维保近乎只维修不维保、故障积累到一定时候再维修,打卡式检测近乎是应付“消防设施年度体检”,仅武汉市场,约80%社会单位采用月度维保模式。据交流,个别单位到位后仅仅填写卡片、提交记录,对现场例行测试、维护置若罔闻,个别服务和被服务单位甚至不知道有----《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XF-4》等规范的存在,工作存在着随意性,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无标准执行过程、无规范管理程序,为了服务而服务,为了几张纸的报告而购买服务,实际隐患并未真正解决。
2、防止随意性检测评估,规范、细化流程,大部分人员接触行业时间较短,涉及现场知识自身不扎实,会说的不会动手,会动手的不能明确清晰找到理论依据根本所在,从而造成了从业人员不会动的基本不动、不敢动的基本不动(如气体灭火)、不能动的走走过场(如启动消防水泵长时间对管网加压测试末端),长期以往,形成了医生给病人看病却自身带病工作的尴尬局面。
实践发现:一栋地上30层+地下二层,总面积约5-7万平方的办公建筑,在人员充足、计划合理、分工明确、技术力量充足的前提下,2个工作日基本可以覆盖全系统联动测试及各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工作(除消防报警设备、应急疏散指示全部逐点测试)。
3、共同创新管理:
行业内好的经验、做法由优秀的单位进行宣讲、推广,资源充足的企业为资源匮乏的企业传授经验,为全行业提供良好的生态。当前社会单位大多面临问题:消防监控室人员无证上岗、有证不会操作设施。消防服务机构面临问题:维保、检测蜻蜓点水,按月上门维保、年度消防设施检测基本无法全面满足消防设施正常运转和规范要求工作量,外省部分社会单位包括省内部分社会单位采用驻场维保模式缓解了此部分问题,即:监控室人员及消防设施维保、检测人员均为消防服务机构派遣人员,持证书、会操作、能维修检测,从而将消防维保、检测工作由分割到整合一致,取得了一定效果,具备了示范效应,树立了新的模式。
4、提供工作指导:
行业主管部分对树立行业内标杆项目、标杆个人、标杆公司,参考物业协会发布物业服务季度、年度红黑榜等做法,形成舆论压力与宣传态势。
行业协会可组织社会单位、服务机构到标杆项目集体参观、经验交流,标杆个人可参与到地方标准编审、标杆公司可获得行业监管部门荣誉等,打破行业内工作经验上“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5、技术手段升级
当前,智慧消防、智慧巡检、室内消防设施三维化等众多安全领域技术手段,已全面覆盖电厂、钢厂、精密制造等行业,智慧消防等远程监控、现场巡查等手段、技术已趋成熟,完全可以精准做到远程查岗、设施故障自动报警、大数据分析等,消防设施是否真实测试了看得到、测试多少了看得到,火警及故障率看得到.....然而传统消防行业正被行业外技术型企业’跨界打劫’,行业内人员视此类技术手段为“放大镜”,社会单位视其为“千里眼”,存在着监控手段一旦实施,必将将自身设施运行真实情况暴露于系统的扭曲心态。
传统消防行业在观念与行动上上落伍、抵触,外界企业需将此类设施落地从而服务于社会消防管理又存在着愿景美好、但不懂行业规律与现状的壁垒与“一售了之”赚后期服务费的心态,造成了后期管理难、费用高的难题。
针对此现象,应鼓励民营机构成立第三方服务公司,与传统消防行业联姻,给与政策,长线经营,逐步推广,把好事办好、把实用技术落地。
四、自我革命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消防行业高度垄断性的地位已被打破,消防服务机构团结共勉、自律自强已是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抉择,因此迅速行动、洗心革面,强基础、练内功、树形象迫在眉睫。
1、广泛交流,开展非官方性座谈,明确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对难点、热点各抒己见,达成可落地共识、打造共同标准体系、价值观念。
2、强化能力,行业内切实落实开展培训力度、内训深度、考核力度,部分社会单位自建了消防培训室、课程等有益于社会消防发展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加强服务机构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定期学习交流,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明确行业使命及担当。
3、完善监督机制,建议建立行业自律协会,协会主旨以服务行业、打造标准、互助互利、开展监督为使命,上传下达,传递要求、诉求,提供办法、方法,推广践行好做法、好技术,对内传播正能量、对外创造新形象。
针对公司内人员工作不到位、内部检查拉不下情面、自查自纠后害怕员工走人,消防服务机构在业内互相定期开展互查互纠的模式,共同出资成立独立于消防机构以外的“巡视组”,聘请独立于公司以外的”督察组长”的方法,某种程度上可以加强自律、加强威慑,经与业内部分管理人员讨论,一致认为可行。
4、展现良好形象
(1)注册消防工程师、技术人才等人发挥知识、规范、经验主观能动性,开授公开课程、协助行业内人员加深对规范、标准理解,参与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在过程中结合理论与实际,提出可执行性规范、标准修编意见,促进社会面消防发展。
(2)部分社会机构部分社会服务机构进行了社区消防服务行,得到了好的社会效应,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3)痛定思痛,惩戒涉及不良执行行为人员和公司,采用积分制度,倒逼扣分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个人按规定要求轮流义务参与到社会消防服务公益实践之中,缓解机关团体、物业社区等消防知识、力量储备不足的现状。
社会消防服务,本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一个行业,面对社会消防设施及单位情况错综复杂的局面,作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任重而道远,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业技能水平,集体营造不乱作为从、我做起的行业氛围,坚持把好事办好的理想信念,方能塑造良好行业形象,为社会消防平安提供坚实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