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设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风吹开格桑花青藏高原三名藏族学生上学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春风吹开格桑花——青藏高原三名藏族学生上学的故事


新华北京3月13日电 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从免学费、补生活费到促就业,近年来,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出台一项项有针对性的扶持教育*策,保障当地的学生能上学、上好学。青藏高原上,一阵阵教育的春风吹过,“格桑花”盛开得更加绚烂、美丽。


    尼玛:“这里玩得好,吃得好,老师对我可好了”


    3月的青藏高原飞雪漫天,在白茫茫的雪野中,青海省贵南县塔秀乡塔秀村西龙幼儿园的彩色大门和栅栏十分显眼。院内是三排修葺一新的平房,外墙上画着米老鼠、唐老鸭、喜羊羊等卡通形象。


    5岁的藏族男孩尼玛就在西龙幼儿园上学。“这里玩得好,吃得好,老师对我可好了。”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时,尼玛的回答充满童真。


    尼玛上幼儿园,经常由爷爷东珠才让接送。东珠才让老人说:“我有两个孙子,尼玛是老二。老大现在已经上小学,原来附近没有幼儿园时,他只能在家里进行学前教育;老二很幸运,在附近上了幼儿园。”


    “我们这个幼儿园是前年利用闲置的小学校舍改建的。从西宁买了全套的教学用具和玩具,还把校舍重新粉刷了一遍,增加了很多儿童元素。”幼儿园园长切*加告诉。


    塔秀村是个牧业村,全村200多户村民几乎全是藏族。和省内其他牧区一样,这里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路途遥远一度成为制约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为让偏远农牧区的幼儿也能接受启蒙教育,青海省自2010年起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将投入9.73亿元,让草原上的“花朵”能进幼儿园。


    “现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幼儿园,我就把娃娃送来了。这里老师教得好,玩具多,书也多,娃娃在这里上学,我很放心。”东珠才让说。


    在幼儿园大班,藏族教师算太加正在用藏汉双语教材教孩子们学习简单的汉字。算太加告诉,这些教材是县里免费发放的,图文并茂,孩子们很喜欢。


    园里大喇叭响起了动听的音乐,午饭时间到了。主食是羊肉面片,每个孩子还有一个鸡蛋和一小片苹果。切*加说,幼儿园每年的运行成本3万多元,五名教师和两名保育员的工资由县财*划拨。


    为解决一些离家较远孩子的入学问题,幼儿园特地安排了宿舍。现在全园69个孩子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住在幼儿园里。走进孩子们的宿舍,见到屋里摆放着儿童床,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藏族保育员拉毛告诉,每天晚上,她都是在照顾孩子们入睡后才休息。


    切*加告诉,3年来,整个塔秀村适龄儿童的入园率已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现在英语这么重要,我希望有机会能给娃娃们配上英语老师和教材,让我们牧区的孩子享受更现代化的教育。”切*加说。


  [1][2][3]下一页康桑:“平时我们吃住都在学校,不要钱”


    “我喜欢上学。学校里可以学到我不知道的知识,有小朋友一起玩,吃得好住得好。我们每天吃的水果都不一样,昨天吃了橘子,今天吃的是苹果。”在西藏堆龙德庆县乃琼镇中心小学学生康桑眼中,学校生活快乐幸福。


    上学、吃、住,脸颊上带着两团“高原红”的康桑无忧无虑,这一切得益于西藏一项重要的教育*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对于“三包”*策,康桑所知不多,但他清楚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康桑说:“平时我们吃住都在学校,不要钱。学校还发牙膏、牙刷。”


    走进康桑的学校,漂亮的教学楼、标准的运动场、整洁的学生宿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746名藏族、回族和汉族学生享受着“三包”免费教育。


    教学楼的墙壁上贴着中外励志名言警句和同学们自己写的藏文书法,学生宿舍里被子、生活用品摆放整齐。中心小学校长次尼说:“现在牧区的孩子上学很幸福。国家实行‘三包’*策,现在每个学生每年的补助有2000多元,学生在校的吃、住和学习费用不用花一分钱。”


    在学校里,见到了康桑的爷爷坚才。坚才老人说:“我们家不富裕,家里人都出去打工。有了‘三包’*策,学校包吃、包住,学习费用不用掏钱,给我们家省了一大笔开支。平时孩子在学校里住,很方便;吃饭学校管,卫生、有营养,家里相当于多了一笔收入。”


    在中心小学,学生每顿早餐都有牛奶、酥油茶、鸡蛋、馒头等,午餐和晚餐都是三菜一汤或者四菜一汤。每年学校从“三包”经费里给学生安排冬装和夏装两套,还有住校生的被子、床单、毛巾、牙膏、牙刷以及各种文具用品。“你看,这件就是冬装,去年刚做的。”次尼指着康桑身上穿的校服说。


    从1985年开始,西藏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牧民子女实行“三包”*策。近年来,“三包”经费标准多次提高,实施范围不断扩大。今年,西藏力争实施城镇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策,免费教育扩大至15年。


  前一页[1][2][3]下一页尼玛德吉:“我想回到家乡自己开个汽车修理店”


    头戴工作帽,身着灰红相间印有丰田标志的连体工作服,嘴巴上捂着厚厚的防尘口罩,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天早上8点45分,藏族小伙尼玛德吉穿戴整齐,准时出现在成都启阳4S店的汽车修理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尼玛德吉是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2009级汽修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从去年4月至今,一直在这家店顶岗实习的尼玛德吉,已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汽车油漆工。


    打磨、清洁、喷漆、抛光……在汽车喷漆的十几个环节中,一样都不能出错。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尼玛德吉觉得越来越有奔头:还没拿到毕业证就找到了工作,工资从不足千元涨到3000多元,一天三顿吃食堂“福利”餐。


    从中考落榜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到月薪3000多元的蓝领,尼玛德吉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逆转。尼玛德吉将命运的改变归结为“9+3”免费职业教育:“如果没有获得重新读书的机会,我可能像祖辈们那样以种地、放牧为生,一辈子在高原过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饭的日子。”


    尼玛德吉口中的“9+3”,对四川藏区很多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2009年起,四川省每年组织1万名藏区未升入高中的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让学生走出校门后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按照规划,参加“9+3”的藏区学生,从学费、交通、住宿、书本、伙食到被褥、毛巾等基本生活用品,一切费用由*府承担,学生不用再为“上不起学”而担忧。


    带着家人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四川已有近3万名高原孩子先后踏上内地求学之路。尼玛德吉就是第一批赴内地读书的学生之一。


    从高原到内地,两年多来,学生们在精神面貌、行为习惯、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普遍提高。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屈利波说,物流、汽修专业的藏区学生,还在实习阶段企业就提前把他们“挖”走了。


    和尼玛德吉一样,不少“9+3”学生都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初,首批“9+3”学生中落实顶岗实习的有8281人,占96.7%。


    已经赚钱的尼玛德吉不舍得乱花钱,一笔笔存到了银行卡上。“我想在成都工作几年,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回到家乡自己开个汽车修理店。”尼玛德吉说。(采写:郭雅茹、庞书纬、吴晓颖、顾玲)


前一页[1][2][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